此次有幸作為“大九學堂”的學生之一,隨馬英九先生訪問大陸,是我第三次到大陸,也是我迄今造訪大陸時間最長的一次。前兩次僅在福州與廈門兩地匆匆而過,但這次的大陸之行,有幸走訪了5個城市,12天說長不長,但令我感觸頗深。
第一,大陸能源令人贊嘆。與民生最相關的除了經濟,另一個就是能源。還未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時,我在飛機上就能夠看到許多風力發(fā)電系統,在從浦東機場趕往虹橋高鐵站的路上,我還看到了核電廠,沒想到核電廠可以離我們這么近。在重慶,我了解到三峽大壩的水力發(fā)電能夠供應數個省份。這些讓我不禁思索,大陸這么大,使用新能源的比例也相當高,但并未因此而不使用核電,反過來看臺灣近年核電停滯不前,給臺灣未來的能源供應埋下令人擔憂的種子。
第二,歷史的留存讓我感到相當訝異。在12天的時間里,我們走訪了許多抗戰(zhàn)歷史的遺跡,源源不斷的歷史信息不斷灌入腦中,說真的,信息量有點龐大到一時可能無法消化,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陸并不像我小時候聽到的那樣,“很多歷史遺跡都找不到了”。在抗戰(zhàn)相關的紀念地,我們感受到先賢先烈當時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多么偉大的奉獻與犧牲,相關地點所陳列石碑的字里行間都記載著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跡,甚至現場還能留字向先烈致敬。當然,大陸地大物博,我們這次看到的歷史遺跡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有些歷史遺跡可能不見了,或許因為都市發(fā)展的緣故而讓歷史建筑進行了遷移,但這并非等于結束,而是將遷移后的歷史建筑結合當地景觀重新規(guī)劃,讓游客能感受到相應的氛圍,例如黃鶴樓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第三,民族的融合與中華文化的發(fā)展。不論是我們一行人欣賞的編鐘或是上海民族樂團演奏的曲目,使用的都是中華傳統樂器。在上海聽到的音樂《納百川》中,不僅有傳統樂器,更包含多個少數民族樂器,如冬不拉、馬頭琴等。有些樂器是我過去從未聽過的,沒想到中華傳統樂器也能演奏出如此磅礴的樂曲,這讓我想到大道終致遠,海闊納百川,東方古國,四海一家。
第四,吸引我的還有大陸對智能技術的推動。我是電機工程學系的博士生,對于大陸的智能城市應用特別感興趣,而大陸在這方面的發(fā)展遠遠超出我的想象與認知,沒想到在大陸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都看得到智能技術的應用,從大都市的聯合治理到小區(qū)的服務管理,還有小區(qū)的民生管理。這些智能技術與大陸民眾并沒有距離,普通民眾在小區(qū)也能夠接觸到,我想,這跟一開始就致力于把智能技術運用于民生的初衷是有所關聯的,這是真心為人民服務。此外,我還看到許多智慧工廠,不論是從最開始的制作組件到物流倉儲存放組件,又或者是從組裝成品到最后交付物流,諸多環(huán)節(jié)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
以前在臺灣,我所聽到的大陸是一個信息不發(fā)達的地方,許多設施相當不完善,經過這次的深入走訪,我發(fā)現,真實情況與在臺灣聽到的不一樣。這讓我不禁思索,日常聽到的關于大陸的信息到底有多少與現狀不符呢?近年來,兩岸民間交流降至冰點,兩岸青年對彼此的認識也受到影響。然而這次的交流之旅,不僅讓臺灣年輕學子能夠了解到大陸與我們平時聽到的大陸有所不同,而且也是一個讓大陸青年可以認識臺灣青年的機會,彼此多交流、交融、交心,誤會就可以減少,兩岸青年情誼的連接就將得以鞏固。(作者:林彥良,臺灣臺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生、“大九學堂”二期學員)
北京老年電動輔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戶,為避免病毒傳播風險,開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出行一定要佩戴口罩。
|